赛事评论 Critics of JMPP CHINA
层层叠叠的各式管道在庞大的空间中纵横交替,机械的冰冷质感与老厂房的历史感互相交织,随着画面预设视线的延伸,承载着中国工业化初期历史记忆的老厂房逐渐隐退,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余,画面中难以言喻的陌生感勾起观者深入探索的欲望。这件极具表现力的作品出自艺术家何伟之手,他以光滑的银卡纸为底,辅以单色油墨作画,层层刮减,放弃运用色彩,营造深沉而富有岁月感的场景,阐述“工业遗产”这一颇具历史感的命题。
《中国工业遗产系列之一》70 × 65 cm 独幅版画 2010
该作品入围 2010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
“迁徙” 何伟个展现场
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 2017
迁徙:工业与家园的创作之变
工业题材是何伟探索象征性手法初期的主题。任教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的他,长期面对不同的建筑形态、地域环境,其中,老工业厂房深厚的历史沉淀与强烈的场域感唤起他对中国工业化初期的记忆。曾经使一代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大工业与大机械,在历史的不断前移中演化成为特定时代的“工业遗产”。一系列围绕“工业遗产”的创作,折射出何伟基于建筑构建的独特历史观。他认为,“工业遗产”是已经逝去的时代的理想与价值符号的象征,这些“遗产”帮助我们回忆一个时代,如果把“我们”看作一个历史概念,那么那些遗产其实正是“我们”的一个部分。
《家园系列 - 4》240 × 121 cm 板面油画 2016
《家园系列 - 绪》120 × 120 cm 铝板油画 2017
伴随对建筑本身形态、结构、体量的兴趣不断延伸,工业题材的创作之后,何伟不再过多的拘泥于形态、手法方面的研究,而是通过材料媒介的选择与创作手法的生成,试图建立自我语言表达体系。这一时期,何伟的创作发生“迁徙”,转而进入家园题材的探索。
家园,不仅是纯粹物理意义上供家庭居住的建筑,也泛指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城市及自然。这些家园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衰亡,是人类生理、心理共同的栖息之所。在何伟的认知中,家园隐含初始、自身、本源等精神内涵,不仅如此,家园更是对东方文化的精神指向,有一个回望、回归思考的态度。
何伟作品中的家园是写意的,色彩在松节油的控制与调和中,呈现出模拟中式水墨的层叠感,西方油画材料在层层稀释中演绎出“墨分五色”的质感。平滑的材质表面跳脱出不经意的崭新效果,具象的自然景物不断消解,浓郁的东方审美情趣贯穿于画面始终。何伟将油画的塑造手法、传统水墨的东方意境以及版画的“传印”语言融汇于绘画表述之中,超越单独画种的限制,塑造充满东方哲学意味的家园景象。
《中国视镜》(4) 120 x 120 cm 板面油画 2015
迁徙:人类与自然的零和博弈
在寻求质地多样性与手段新颖性之余,何伟敏锐地捕捉着当下种种社会现象与艺术图示之间的关联。从对个体景观的关注,转入更为广泛的中国当下现实”视界”进行切入,在《迁徙》系列中,何伟所记录的图像也逐渐由静止的场景过渡至动态的变迁。
《迁徙 - 1 》100 x 70 cm 铝板油画 2017
《迁徙 - 2 》100 x 70 cm 铝板油画 2017
《迁徙》系列缘起于鸟类的迁徙行为,是鸟类应对自然周期性变化的适应性行为,面对自然界选择的力量,迁徙的行为固化成为鸟类的本能。十六件组画,光滑的铝塑板表面,何伟通过刷、刮的方式勾勒出天地旷野中鸟类迁徙的情景。当漫天飞鸟铺满观者的视野,观者便进入了何伟预设的隐喻,鸟类与自然的相处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共生。
人类与自然互为依存,互为共生,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又尝试改变、驯服自然。回看既往的历史,城市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摆脱自然束缚的标志,预示着人类疏远自然的开始。城市的建立、扩张、迁徙,循环往复,是人类欲望不断扩张的投影,与此同时,自然在这种强势的扩张面前宣告败退,又时常在不经意的时刻予以人类猝不及防的反扑,形成反噬。
《迁徙 - 城市》100 x 70 cm x 3 纸本油画 2016
《迁徙 - 自然》100 x 70 cm x 3 纸本油画 2016
《迁徙 - 春回》100 x 70 cm x 3 纸本油画 2016
徘徊于人与自然之间,何伟用画面记录二者博弈带来的迁徙之景,线性构建的画面隐去繁琐的具象细节,抽象化的形制更为清晰的呈现迁徙的动态。人类不断膨胀的欲念持续叫嚣着扩张,受到破坏的自然伺机等待着报复,当所有的获利与亏损相抵消,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生态伦理、环境伦理遭受难以逆转的打击,人类的生存家园被破坏,人类与自然的零和博弈永远不存在赢家。
《迁徙 - 岸》100 × 70 cm x 2 板面油画 2017
最后,谈及约翰·莫尔绘画奖时,何伟坦言,这是他艺术创作阶段中的主要赛事,每一次写艺术简历时,总是重要的一笔。于个人而言,约翰·莫尔绘画奖肯定了他在刷减法方面的尝试,是对创作者的鼓励。于社会而言,这一奖项吸引国内现当代艺术家参与,对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前行有着一定的贡献。伴随大赛一同成长,目前,何伟的创作趋向更加自由的状态,画面形象的发展充斥着令人期待的不确定性,未来,他将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追寻,探索自由而自然的画面表达。
图 / 何伟
文 / 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