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介绍 JURY

( 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Gerard Hemsworth

杰拉德•海姆斯沃斯1945年出生于伦敦,1963年至1968年就读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自七十年代起在国际上举办展览。2011年起,他开始担任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教授以及艺术硕士系主任。2000年,他获得皇家艺术学院颁发的查尔斯•沃拉斯顿奖。2010年,他将工作室由伦敦搬迁至他目前生活的东萨塞克斯郡。 海姆斯沃斯的作品融汇了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符号与表现形式,集成了类似卡通故事中的符号与形式,从而来展示图形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对看似熟悉,简单毫无问题的表象进行逐渐颠覆,揭示的是未被充分理解那部分的可能性。严肃与荒谬间的矛盾变得既神秘又具有颠覆性。对于海姆斯沃斯而言,“未知”是一个基本元素,也是实现鉴赏力的必要特性。他的作品想呈现的是焦虑、观念的差异以及价值观的问题。

刘韡

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刘韡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作为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后感性”小组中的一员,他以众多不同媒介,诸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来进行创作,并逐渐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刘韡的作品表现出了受后杜尚主义启发、与广泛现代主义遗产进行交涉的特征。他的创作将发生于中国的无数政治及社会转变所导致的视觉和智力层面的混乱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其中,长期的“狗咬胶”系列装置作品、“丛林”系列帆布装置作品、“书城”系列书装置作品及近期的纪念碑式大型绘画《东方No.5》代表了刘韡美学中的多样性:与城市息息相关的、激进的混乱,以及与抽象历史积极进行沟通的、平静的绚丽。

刘韡曾参加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第九届里昂双年展(2007)、第六届釜山双年展(2008)、第四届广州三年展(2012)、第11届沙迦双年展(2013);2008年,他荣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最佳艺术家奖;2011年,他获得瑞信•今日艺术奖提名。

Sarah Pickstone

1965年出生于曼彻斯特,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大学,1988年至1991年就读于伦敦皇家美术学院,获得1991至1992年的罗马奖学金。并获得2004年的第23届约翰•莫尔绘画大赛约翰•莫尔奖,2012年的约翰•莫尔绘画大赛一等奖。

主要展览有2005年意大利圣马力诺当代美术馆,2007年伦敦丘比特工作室,2007年韩国国际画廊,2010年韩国首尔艺术空间I-MYU项目,2010年韩国城南艺术中心约翰•摩尔当代绘画奖。目前她的主要工作是在伦敦丘比特工作室与作家阿里•史密斯一同撰写一本关于艺术家的书籍。

Tim Marlow

蒂姆•马洛是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总监,著名的电台、电视台以及艺术纪录片的主持人。

蒂姆•马洛曾于2003年至2014年在白立方画廊担任展览总监,2015年起,他成为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总监。在过去的十年中,他曾与一些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一同工作,其中包括 查克•克劳斯、杰克•查普曼、迪诺斯•查普曼、崔西•艾敏、达明•赫斯特、安塞姆•基弗以及桃瑞丝•沙尔塞朵。同时,他也是一个屡获殊荣的电台、电视台的艺术纪录节目主持人,在英国电视台为许多艺术纪录片做讲解。作为泰特杂志的创始人及主编,他还是多本书籍和画册序言的作者。至今,他已在四十多个国家做过关于艺术与文化主题的演讲。

杨诘苍

1956年出生于佛山市
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并留校任教
1988年至今生活和工作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海德堡
1990年获得纽约杰克森•波洛克艺术基金奖金


2003年获法国外交部奖金,选为柏林KUNSTWERKE驻馆艺术家
2005年2008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